您好,欢迎进入山东高百标识工程有限公司官网!

5s目视化管理|6s目视化管理|建构建筑目视化|精益生产|安全目视化_山东高百标识工程有限公司

全国服务热线

0531-88893400

新闻中心

0531-88893400
邮箱:185976638@qq.com
手机:132 9033 7653
电话:0531-88893400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奥体西路1222号力高国际3号楼618

行业动态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【6S目视化】如何培养自律、自立的员工呢?
发布时间:2021-12-24浏览次数:

图片

 

企业要通过培养员工来为组织增值

只是把精益改善当成是运用工具和建立体系,是最常见的错误之一。

在前一篇《最佳实践为什么总是难以被复制》中,我们看到,生活中也好,工作中也好,积累起来的最佳实践,不但在不同的地域、不同的组织间难以被复制,即便在同一个地域、同一个组织内,要想被普遍应用和复制,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儿。

任何工具的运用和体系的建立,都离不开人。要想打造一个精益的组织和企业,就一定要在推行工具的学习和运用、识别和认识价值、梳理和优化流程、搭建标准体系的同时,致力于培养组织的人员。甚至,培养人员的工作要在开展上述“精益活动”之前先行。

我们要致力于培养能够独立思考,愿意思考,热衷于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,并付诸行动的员工。我们要致力于培育合适的文化土壤,以便有助于员工自律、自立的观念和行为的打造,让精益理念和行为扎根。我们还要延伸自己的触角,助力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等业务伙伴,以便大家共同进步,从端到端的整个价值流上进行改善提升。

很多企业也会把培养员工、助力个人发展当做口号挂在嘴边,也会引入一些技能和工具的培训课程。可是,这就可以了吗?这就能让我们建立起适当的文化土壤,让员工成长为自律、自立的人才了吗?看看多少企业的培训开展中,人员在偷懒摸鱼。看看多少技能培训后,人员对培训内容一问三不知。口号越是贴满墙的企业,越有可能正是欠缺相应行为的地方,这就和当年计划生育政策下,越是超生严重的地方,越是常见刷满了“生男生女都一样”、“只生一个好”的标语。

培养自律、自立的员工,是当务之要,但却并不好做。这也属于柯维所说的“要事第一”原则里的重要、但是往往看上去不紧急的事情。

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团队领导,我们如何做好这件要事呢?

我总结了如下五点,和大家探讨分享:

1,  培养员工的认同感,建立自我驱动的动机和目标

关于这点,我在多篇文章里都有反复谈及。

西蒙·斯涅克(Simon Sinek)的黄金圈理论,向我们揭示了由内而外推动人的行为的重要意义。理解“为什么”做一件事,所能够起到的影响力要远远大过只是命令一个人去“做什么”。

对于这一点,我个人有非常深刻的认同,我本人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就拿我个人读书这件事来说吧。我平常也会读些书,但是算不上多,直到有一次我看芒果台的《天天向上》有一期节目讲读书这个话题,里面提到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,好像人均一年是42本,我当时就莫名地很被触动。这份触动有佩服,也有不服。我想我也可以做到,甚至超越以色列的人均水平。于是在这个动机的驱动下,我开始了我的用工“读书”的转变。从之前每年平均能读个不到十本书,一跃而在2017年达到了143本,并且在2018年创了我个人的最高纪录195本。在2018年后,我有意识地进行了控制,将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课题和豆瓣评分高的图书上,但也能基本维持月均5本以上的水平。

图片

我这五年来的读书统计

读书这件事给我个人带来的转变是很大的。我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宽了,我也在读书的过程中,不断融会贯通,对很多事物有了新的认知,或者是比较深入的思考。

这里就牵涉到驱动我们行动的动机和目标到底是什么。不论它看似多么简单,多么不可“理喻”(哪怕就是“不服”这样的动机),但是找对了“为什么”,建立了恰当的动机和目标,真的是可以长效驱动一个人行事。而且这有点像滚雪球,一旦启动,并顺利滚动,则有可能越滚越大。

团队里每个人不可能是一样的,有共性的,也有专属于个人的独特的需求。作为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,自己想要在团队里推行的精益改善的变革背后的“为什么”,并且要致力于在团队成员中建立紧迫感和认同感。通过建立关联感、培养胜任力、和让员工感觉到拥有自主权这些手段,能够帮助我们在团队成员内心建立认同感和正确的动机。

关于如何赋予目的和建立动机,可以拓展阅读相关文章《透过哈利三人组,让我们来谈谈赋予目的》

同时,我们还要思考并且认清,在变革实施的过程,我们所需要激励的行为是什么,我们所推崇的行为背后的理念是什么。这也会帮助我们在建立动机和目标时,对团队成员的现状有更好的了解,并能进行引导和校准。

2,  尊重员工,相信并激发员工的潜能

新乡重夫,日本丰田生产系统的创建者之一,曾与丰田的多位社长合作,特别是大野耐一,推动其所创立的工业工程、质量改善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。大家有可能接触过防错法(Poka-Voke)、快速换模(SMED)法,即为新乡重夫所创。

其实除了这些具体的改善工具和系统,新乡重夫在晚年时还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,设立了新乡奖,致力于对各工业领域内的企业进行评估。通过对企业精益思想运用,和精益改善变革实施效果的全面评估,对其中达到卓越运营的企业颁发“新乡奖”。

在“新乡奖”的评估过程中,该组织认识到,能够维持改善成效的企业和那些坐过山车的企业之间,存在着某些关键的因素,在此基础上,一个清晰的主题浮现了出来:可持续的成果,有赖于企业对某些原则的遵循程度,而不仅仅是依赖于工具、运动式的活动或项目。

图片

新乡模型

在这些“新乡指导原则”中,位于基石地位的是被称为“文化推动力”的两个原则:“尊重每一个个体”和“谦逊地领导”。而这两个原则,所关注的都是组织内的“人”。

当我们审视丰田公司精益理念的发展时,我们也会发现,所谓的“丰田精益屋”也在发生变化。丰田已经意识到,过于重视工具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。在丰田现有的精益屋里,基础的部分是“挑战、持续改善、团队合作、现场”这样一些对行为、观念的要求,而在支撑起精益屋的支柱部分,则简化为两大支柱:持续改善和尊重员工。其目的,是为了培养善于思考的员工,从而为持续改善提供持续的动力。

图片

 

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,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。这里的每一个人,不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员工,也包括我们的供应商、客户。

员工,特别是一线的员工,在感到受尊重的情况下,将不只是机器上仅仅用来完成工作的“螺丝钉”。同样地,要想让员工感受不仅仅是颗“螺丝钉”,我们就要以实际行动,让员工感受到受到尊重。

管理者或是团队领导,是否关心员工所想,是否鼓励并花时间在员工的个人发展上,是否鼓励员工发挥潜能,鼓励员工参与创新改善,并且辅导员工进行创新改善,都是这种“尊重员工”理念指导下的具体行为表现。

当然,团队领导首先要有这种理念。这其实也是一种团队领导自身对于“为什么”的认同。

对于尊重每一个个体,并且激发其潜能这一点,我也是深有体会。在我之前的著作《持续改善之道》一书中,在第2.4章里的“谢老板的底气”的故事里,3.5章《打造持续改善的文化》里对新乡模型更加深入的探讨和案例分享中,以及4.2章《选择坚定的支持者》里的美女莉莉和小黄的故事,都是我在精益实践中所碰到的尊重并激发员工潜能的具体事例。

在近期长达半年的时间里,我对一家生物检测试剂研发和生产的小型企业进行了改善的辅导(辅导目前仍在继续中)。其中从五月份开始,针对企业现场物品堆放杂乱、现场拥挤难行、作业不便等情况,我们开始导入5S的改善。在5S导入和推行中,我们先从5S的第一关和第二关,也就是清理和整顿开始,专注做好这两关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,我始终坚持要全员参与,并且始终鼓励人员自己想方法,而不是由我来直接提供方案,并且我不断和大家分享并探讨为什么要做5S,目前做的改善对大家有什么帮助,并且鼓励大家一起来探讨还可以怎么做得更好。

经过近2个月的推动,现场改变非常大,而且更为重要的是,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给团队带来惊喜,有很多让人眼睛一亮的方法和主意被辅助实施。

而这就是员工感受到被尊重,潜能被激发出来的力量。

图片

改善前

 

图片

改善中

3,  学会提问与聆听,通过对话发挥辅导的力量

无论是培养员工的认同感,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目标和动机,还是尊重员工,相信并激发员工的潜能,要做到这些,管理者和团队领导,都要做好辅导(coaching)工作。

要做好辅导,就不能只运用职权的影响力,去发布号令,指责批评下属,而是要尊重员工,去工作的现场,学会通过提问与聆听,去帮助员工解决问题,找寻答案。

当现场发生异常时,当员工遇到问题和挑战时,作为团队领导,要学会多问几次“为什么”来引导员工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而在提问的过程中,要学会聆听员工的分析和回答,不要轻易下判断和给出命令式的指示。要通过提问和聆听,去授权员工,鼓励员工去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。

通过平等、彼此尊重、真诚帮助员工成长的心态,展开辅导的对话,将有助于在员工能力不足以顺利解决问题的时候,给予员工方法和思路上的引导,让员工感受到来自团队领导的真正支持,同时,辅导的对话,也是不断推动员工多思考一步,再多思考一步,帮助员工破除障碍,引导员工尽可能认识并消除错误的认知,从而帮助员工培养正确的理念,提升技能。通过对话,引导员工自己找答案,也是一种培养员工自主性,和树立自立能力的过程。

正确的辅导对话,将在团队领导和员工之间,建立起坚固的信任合作关系。

在我过往的精益实践中,我曾经致力于培养一线基层管理团队的自主管理(Autonomous Maintenance)能力,为此,我推动了一个长达多年的活动,该活动叫做AM专家培养计划。所有进入这项计划的人员都是来自生产一线有潜力成为班组长、小组长的人员。在充分和大家沟通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一个培养计划,对大家有什么帮助和对公司有什么好处的基础上,大家自愿报名参加。而一旦加入了这个培养计划,就意味着将获得带领团队进行改善实践的授权,也意味着将获得更多的培训和辅导,同时也意味着要迎接有一定挑战性的成果目标。

为了助力这个计划的实施,我个人为自己定下来一个目标:每一个参与培养的准AM专家,我都要定期去生产线,逐一约大家,进行面对面的交流,这样的对话,可以是在现场听准专家们介绍工作推进情况,给我展示他们取得的成果,分享他们的心得,也可以是找个安静的会议室,倾听他们的吐槽和遇到的挑战,并给与力所能及的辅导。

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当时的一位参与此项计划的领班,在这样的一次例行谈话中,提出来了工作难以推动的困难,说他所带领的AM小组成员,特别是维修部的人员不配合他的工作,他安排下去的活往往被拖延而不能如期解决。围绕着这个话题,我们讨论了很久,我从对话中看到了一个能够帮助他提升的机会点:那就是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布置任务下去,相反,他要学会在团队成员里建立认同感,学会通过平等的对话去辅导,这是他自身领导力提升的一个机会。

于是我针对他遇到的挑战,提出了许多问题,诸如,你目前是怎么做的?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样做是好的?实际呢?如果效果不好,你觉得还可以做什么呢?你觉得为什么大家会不认同?你觉得大家为什么会有抵触?等等。

我们的对话远超预期时间,说实在的,谈话过程一度还陷入僵局。因为对方认为,这样的谈话,我难道不是应该给出直截了当的答案吗?为什么要不停追问?

对于这个疑问,我也给与了解释,也和他分享了我之前的经历和心得。

在谈话结束后的几天内,这位领班再次找到我,说是要好好地感谢我,因为我帮助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机会点,他在谈话回去后,认真思考了很久,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而有了方向。这次对话,一直在我多年后离开公司时,这位同事还特意过来和我提及此事,并再次表达了感谢。

而这个AM专家培养计划,前后推动了长达十年之久,为企业奠定了坚实的自主管理人才的培养,也让车间现场管理处于一种不断完善和优化的精益文化氛围中。

这就是辅导的力量吧。

4,  发挥故事的力量,影响和感召团队成员

故事的力量,同样不能忽视。

你看我在说明每项要事时,也都是结合着故事来给大家分享的。这是因为故事更有人情味儿,而不会让人觉得就是在说些大道理。故事中所融合的个人层面或者集体层面的情绪、认知、和感性,更容易击中听者的情绪和感性,继而引发理性上的思考。

有关故事的力量,大家也可以拓展阅读我之前写的文章TPM不能只埋头搞改善,还要会讲故事》,和技巧方面的《掌握这两点,帮助你讲好故事》

在这里就不展开赘述。

5,  亲临现场,视“错误”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

大野耐一说过“管理始于生产现场”。随着精益理念从生产制造向全流程的外延,生产现场并不仅仅是制造的现场,它是我们执行任何任务时的现场。

“去现场”(Gemba)是精益改善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。这个原则不只是体现在当问题发生时,我们要去现实的场所、察看现实的流程、观察现实发生的事情、收集现实的数据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四现原则”。

同时,“错误”应该被看作是改善的机会。

这意味着我们去现场,不是为了找茬挑错误,而是要对正确的、符合企业文化和理念的行为予以及时认可,同时,对于发生的问题和错误,我们不应该单纯地归结为人的原因,而是将之视为一种机会,一种让我们从流程上,从根源上挖掘真正的原因,从而能够从根源上消除或者予以预防的机会。犯错不要紧,要紧的是在发生错误或异常后,我们的反应和行动是如何的?这即包括了直接面对问题的一线作业人员,也包括了一线作业人员的团队领导。

作为团队领导,这样的时刻,需要做的是亲临现场,展开对话和聆听,利用“错误”所给与的机会,引导员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意识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化“错误”为“机会”。

而对于团队领导,去现场,也是对自身提问能力、聆听能力、辅导能力、培养员工认同感的能力的很好的实战机会。同时也是让自己“尊重员工”的理念,能够为现场员工所亲身体验到、观察到、感受到。这五点要事,可谓是环环相扣,对于管理层致力于培养自律、自立的员工,打造可持续的改善文化来说,缺一不可。


山东高百标识拥有专业的专家顾问团队、创新设计能力和自有工厂等优势,可根据客户行业及企业特色等,提供定制方案,充分满足客户需求。全国客服服务热线:0531-88893400
0531-88893400
>